涂布机刮刀系统是涂布工艺的核心组件之一,直接影响涂布精度、涂层均匀性、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,其设计和运行细节对涂布效果至关重要。

那么,大家在选择与使用刮刀系统要注意哪些关键细节?
1. 刮刀类型的匹配性
不同刮刀适用于不同的涂布工艺和涂料特性,选错类型会直接导致涂层缺陷(如条纹、漏涂、厚度不均):
平刮刀:适用于低粘度涂料(如溶剂型油墨),涂布精度中等,适合大面积平板基材,但对高粘度涂料易产生 “刮痕”。
逗号刮刀:刀刃呈圆弧状(类似逗号),刚性强,适合高粘度涂料(如胶粘剂、厚涂层浆料),可控制较厚涂层(50-500μm),且抗磨损性好。
刮棒( Meyer rod ):通过金属棒表面的纹路(如绕丝、滚花)控制涂层厚度,适用于薄涂层(5-50μm),精度高,但对涂料颗粒度敏感(需过滤杂质,避免堵塞纹路)。
气刀:通过高压气流 “刮” 去多余涂料,无机械接触,适合脆弱基材(如极薄薄膜)或易挥发涂料,但能耗较高,对环境密封性要求高。
2. 刮刀参数的精准控制
刮刀角度:即刮刀与基材的夹角(通常 30°-60°),角度越小,涂层越厚;角度越大,涂层越薄,但角度过大会导致涂料飞溅,需根据涂料粘度调整(高粘度涂料角度略大)。
刮刀压力:压力过大会磨损刮刀和基材,甚至导致基材断裂;压力过小则无法刮净多余涂料,涂层偏厚。需根据涂料固含量、基材硬度动态调节,通常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控。
刮刀与基材的间距:直接决定湿涂层厚度(干膜厚度 = 湿膜厚度 × 涂料固含量),需结合生产速度(速度越快,间距需略大以补偿涂料流平时间)。
3. 涂料特性的适配性
涂料粘度:低粘度涂料(如乳胶漆)需用刚性较强的刮刀(如钨钢平刮刀),避免因压力过大导致涂料被 “推开”;高粘度涂料(如热熔胶)需用逗号刮刀或带加热功能的刮刀,防止涂料在刮刀处固化。
涂料颗粒度:若涂料含固体颗粒(如颜料、陶瓷浆料),需选择刀刃圆角较大的刮刀(如 R0.05mm 以上),并配合高频振动机构,避免颗粒卡在刀刃处形成划痕。
干燥速度:快干型涂料(如 UV 固化涂料)需缩短刮刀与干燥装置的距离,同时确保刮刀无残留,防止涂料在刮刀上干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