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目轮清洗剂的使用注意事项需围绕人身安全、清洗效果、设备保护、环保合规四大核心,覆盖操作前防护、使用中规范、使用后处理全流程,避免人员伤害和网纹辊损坏。

一、操作前:做好防护,确认适配性
操作前的准备是规避风险的基础,需重点关注人员防护和清洗剂与设备的匹配度。
人员安全防护
必须佩戴防护装备,包括耐化学腐蚀的橡胶手套(避免清洗剂直接接触皮肤)、护目镜(防止清洗时液体飞溅入眼),若清洗剂有轻微挥发性气味,需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操作,必要时佩戴口罩。
提前阅读清洗剂的MSDS/SDS 文件(材料安全数据表),明确其腐蚀性、急救措施(如皮肤接触后需用大量清水冲洗),禁止未经培训的人员操作。
确认适配性
检查清洗剂类型与网纹辊材质是否匹配:陶瓷网纹辊可使用多数水基或溶剂型清洗剂,但金属网纹辊(如镀铬辊)需避免使用强酸性或强碱性清洗剂,防止腐蚀辊面;同时确认清洗剂适配的油墨类型(水性、UV、溶剂型),避免清洗无效。
若为首次使用某款清洗剂,需先在网纹辊的非工作区域或废辊上进行小范围测试,观察是否出现辊面变色、腐蚀等问题,确认无异常后再批量使用。
二、使用中:规范操作,保护设备与环境
清洗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操作步骤,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或清洗不彻底。
控制清洗方式与时间
联机清洗(日常维护)时,清洗剂涂覆厚度需控制在 0.5-1mm,静置时间根据堵塞程度调整(通常 10 分钟至数小时),不可过长(如超过 12 小时),防止清洗剂残留侵蚀网穴;离线深度清洗(严重堵塞)时,用缠绕膜包裹增强渗透后,静置时间也需控制在 1-48 小时内,避免过度浸泡。
禁止使用硬质工具(如钢丝刷、砂纸)配合清洗剂擦洗,需用软毛刷或专用清洗布轻轻擦拭,防止刮伤网纹辊表面或破坏网穴结构,影响后续供墨精度。
规避操作误区
清洗后必须用清水(或清洗剂说明中指定的溶剂,如酒精)彻底冲洗辊面,确保无清洗剂残留,尤其是水性清洗剂若残留,可能导致后续油墨结块;禁止用酸性液体冲洗,防止与残留清洗剂发生反应腐蚀辊体。
不可将不同类型的网目轮清洗剂混合使用(如酸性与碱性清洗剂),避免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或沉淀物,既影响清洗效果,又可能危及人身安全。
三、使用后:妥善处理,保障存储安全
清洗结束后的废液处理和清洗剂存储,需符合环保要求和安全规范。
废液与废料处理
清洗产生的废液(如冲洗水、废弃清洗剂)不可直接排放至下水道或土壤中,需收集后交由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处理,符合当地环保排放标准;使用过的清洗布、手套等废料,需按有害垃圾分类处理,不可随意丢弃。
清洗剂存储
未使用完的清洗剂需密封保存,避免敞口放置导致挥发、变质或吸入灰尘;存储环境需阴凉通风(温度通常控制在 5-35℃),远离火源、热源(如烤箱、暖气片)和强酸性 / 碱性物质,防止发生燃烧、爆炸或变质。
清洗剂包装上需清晰标注名称、生产日期、保质期,禁止与食品、药品等物品混放,且需放置在儿童或非操作人员接触不到的区域。
四、特殊情况处理:及时应对突发问题
遇到异常情况时需快速响应,减少损失和风险。
若清洗剂不慎接触皮肤,需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,若出现红肿、刺痛等不适,及时就医;若不慎入眼,需立即翻开眼睑用清水冲洗 15 分钟,并尽快就医。
若清洗后发现网纹辊网穴仍有残留(如油墨结块),不可反复使用高浓度清洗剂浸泡,需检查清洗剂是否适配油墨类型,或改用超声波清洗等更温和的深度清洗方式,避免过度清洗损伤设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