模切优力胶是指对优力胶(聚氨酯弹性体,PU 弹性体的俗称) 材料进行模切加工,通过专用模切设备和刀具将其切割成特定形状、尺寸的零部件,以满足电子、汽车、包装、医疗等领域对弹性配件的精准需求(如密封垫、缓冲垫、防滑垫、绝缘垫片等)。

模切优力胶的工艺需结合其 “弹性易回弹” 的特性(区别于纸张、薄膜等刚性材料),重点解决 “切割边缘毛边、尺寸精度控制、材料定位偏移” 等问题,典型流程如下:
1. 前期准备:材料与工艺规划
材料选型:根据最终产品需求(如缓冲性、耐温性、硬度)选择优力胶规格,确认厚度(0.1mm-50mm 均可,需匹配模切设备能力)、硬度(邵氏 A/B/D)、表面状态(光滑面 / 磨砂面 / 带胶面,若需粘贴需提前复合背胶)。
模具设计与制作:
按产品图纸(CAD 格式)设计模具,常用模具类型包括钢刀模(低成本、适合简单形状,如圆形 / 方形)、雕刻刀模(高精度、适合复杂形状,如异形孔、多工位连续模)、激光刀模(柔性切割,适合超精细图案) ;
模具需预留 “弹性补偿量”:因优力胶切割后可能轻微回弹,模具尺寸需比成品设计尺寸小 0.05-0.2mm(具体根据材料硬度调整,软胶回弹大,补偿量需增加)。
设备调试:根据优力胶厚度和硬度选择模切设备(如平压平模切机、圆压圆模切机、激光模切机),调试压力(避免压力过大导致材料变形,或压力不足导致切割不彻底)、速度(软胶速度宜慢,硬胶可稍快)。
2. 后处理:确保产品精度与可用性
排废(除边):模切后,将优力胶成品周围的废料(余料)剥离,若为卷材模切,通常通过自动化排废机构连续去除;若为片材,需人工或半自动设备辅助排废(软胶废料易粘连,需注意分离)。
冲切 / 二次成型(可选):若产品需复杂结构(如多层复合、打孔、倒角),需进行二次加工 —— 例如将模切后的优力胶与泡棉、青稞纸复合,再通过冲床打孔;或对边缘进行打磨(避免软胶毛边)。
检测与筛选:通过视觉检测设备(或人工)检查成品尺寸、边缘平整度、是否有缺角 / 毛边,剔除不合格品(优力胶模切常见不良:边缘拉丝、尺寸超差、背胶偏移)。
分切与包装:将连续成型的优力胶成品分切成单张或卷状,根据需求进行防静电包装(尤其电子领域用件),避免运输中变形或粘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