涂布机刮刀系统是涂布工艺的核心执行单元,其主要功能是将基材表面多余的涂料刮除,同时确保涂层厚度均匀、表面平整,直接决定了涂布产品的精度(如厚度公差)、外观质量(如无划痕、无条纹)和性能稳定性(如涂层附着力、遮盖力)。

不同涂布场景(如涂层厚度、涂料粘度、基材特性)对刮刀的需求差异极大,因此衍生出多种类型,核心区别在于 “刮涂原理” 和 “调节方式”:
1. 逗号刮刀(Comma Blade)
结构特点:刀片呈 “逗号” 状(刃口为圆弧过渡),通常搭配背辊使用(基材在刮刀与背辊之间通过)。
工作原理:通过调节刮刀与背辊的间隙(而非压力)来控制涂层厚度,多余涂料被刮刀刮除后回流至料槽。
适用场景:中高粘度涂料(如胶粘剂、锂电池极片浆料)、高精度厚涂层(干膜厚度 10-500μm),尤其适合对厚度均匀性要求高的场景(如极片涂布)。
优势:厚度控制精度高(公差 ±5%)、不易损伤基材(刃口圆弧过渡)、涂料回流效率高(减少浪费)。
2. 刀片刮刀(Knife Blade)
结构特点:刀片为平直刃口(如剃须刀状),分为 “自由刮刀”(无背辊,靠基材张力支撑)和 “支撑刮刀”(有背辊辅助)。
工作原理:通过调节刮刀对基材的压力来控制涂层厚度,压力越大,刮除的涂料越多,涂层越薄。
适用场景:低粘度涂料(如油墨、清漆)、薄涂层(干膜厚度 1-20μm),如纸张、薄膜的表面印刷涂布。
优势:结构简单、成本低、换刀便捷;但厚度精度略低于逗号刮刀,易因压力不均导致涂层条纹。
3. 刮刀辊(Doctor Roll)
结构特点:以金属辊(表面光滑或带纹路)代替传统刀片,辊体可主动旋转(与基材运动方向相反)。
工作原理:通过调节刮刀辊与基材的间隙 / 压力,利用辊体旋转刮除多余涂料,同时可对涂层表面进行 “压光”。
适用场景:高粘度、易沉淀涂料(如陶瓷浆料)、需要涂层表面有特定纹理的场景(如装饰纸涂布)。
优势:刮涂效率高、不易堵塞(旋转辊体减少涂料残留)、可兼顾涂层平整与纹理需求。
4. 气刀(Air Knife)
结构特点:无实体刀片,通过高压气流(如压缩空气)形成 “气刃”,吹除基材表面多余涂料。
工作原理:气流压力和角度决定吹除量,涂层厚度由气流参数和涂料粘度共同控制。
适用场景:极薄涂层(干膜厚度<5μm)、脆性基材(如玻璃薄片、超薄薄膜,避免实体刀片损伤)、低表面张力涂料。
优势:无接触刮涂(不损伤基材)、涂层表面极平整;但对气流洁净度要求高(杂质易导致涂层缺陷),能耗较高。